Site logo

耄耋老人和伙伴们买楼互助养老15年,今年他们把楼捐了

93岁的老婆婆浦逸敏近期和她的老小伙伴一起做了个大决策:捐助一栋楼。

这幢楼有三上三下六间房,一共200平方米,坐落于闵行区外冈镇葛隆村132号。21年前,浦逸敏和一群老小伙伴筹钱把这幢楼买下来,大伙儿住进来报团互帮互助养老服务,日子一过便是十五年,数最多的情况下另外住过20多的人。两年前,浦老太太住进了养老院,屋里住着的老年人也逐渐降低,之后这幢楼就空关掉。

“楼呢,空关住,愈来愈旧;我呢,一天比一天老。这件事情不可以拖了,大家想把这幢楼赠送给村内,让它再次为外冈、为葛隆服务项目。”

虽然已来花甲之年,但浦逸敏仍然脚步稳进,耳聪目明。几日前,在上海嘉定双善养老院里,浦逸敏和她的老小伙伴们给新闻记者讲了这一有关“互帮互助养老服务”和“捐楼”的小故事。

浦逸敏是江阴人,20几岁就到嘉定来维持生计计,退居二线前是个医师。仁心仁术,浦逸敏维持素食、不杀生的习惯性现有几十年,还了解了许多同道中人,大伙儿平常常常在一起主题活动。

上十世纪,外冈镇葛隆村132号的乡村农村信用社要拆迁,这幢小别墅就闲置不用了出去。浦逸敏说:“那时候我已经70几岁了,由于要素食,在家里就需要分灶、相食,很不方便,别的素食的小伙伴们也是有这种感觉,大家就想住到外边去。那时候,镇上、村内的公共性养老服务设备还处在筹备环节,大家获知农村信用社拆迁的信息后,心血来潮:是否可以使搬到这幢空楼里边去呢?”

许多人举荐浦逸敏去谈这件事情。“那时候有关责任人说,这幢楼工程造价6.八万元,因为使用时间一些长,算上折旧费的一部分,能够五万元出让让我们。”浦逸敏说。

上十世纪,对一个老婆婆而言,五万元是个“庞大的数字”。浦逸敏和老小伙伴们商议后,大伙儿决策“众筹项目买楼房”。“信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买楼房的信息,竞相适用。出的少的,5元、十元的也是有;出的多的,一千元、2000元的也是有。”浦逸敏的盆友、76岁的陈季芬告知新闻记者,最后有百余人参加了那一次“众筹项目买楼房”行動。“有些人并沒有要想住进屋里,仅仅单纯性捐助,出一份力。”

1999年1月,浦逸敏和老小伙伴们凑够了五万块钱,买下来了葛隆村132号楼。她们归还这幢楼取了个新姓名:“慈舟养老院”,合“互帮互助养老服务”、“风雨同舟”之意。

为了更好地把这幢楼更新改造成合适多的人定居的地区,浦逸敏和小伙伴们又筹资了好几万块钱开展了室内装修,买床、电冰箱等,还更新改造了洗手间。“特别是在关键的是炉灶间,原先的乡村农村信用社是沒有炉灶间的,但大家住进来之后餐餐必须开伙,一定要有一个炉灶间。”陈季芬说。

到2000年,室内装修一新的132号楼接连不断有老年人搬入,开始了一段“互帮互助养老服务”的日子。

“慈舟养老院”虽并不是真实的“养老院”,但知名度却很响,外冈镇上、嘉定城内许多老年人听闻后,都表明要搬入。“住在132号楼,有3个标准:一,日常生活要能自立;二,不沾荤食,我们是素食的;三,每个月交一百元,水电气、搭伴费都会里边了。”浦逸敏告知新闻记者,最高点的情况下,曾有20好几个老年人一起住在132号楼内。

这是一个沒有校长的“养老院”。不只沒有校长,护理员、医师、清扫工等,统统沒有。全部的事,都靠住在里边的老大家你帮我、我帮你。

由谁来煮饭?陈季芬说,靠的是大伙儿轮着“值勤”,今日你烧,明日我烧。“葛隆村内有一个群众叫刘彩珍,她有空时要来帮大家煮饭。她讲是来做义务工,不要钱的,但大家每个月都会略微给她一点补助,要不然过意不去的。”

米、面、菜、油从哪里来?浦逸敏告知新闻记者,有的靠老大家去镇子买,有的靠前去探望老年人的儿女送,有的靠本地群众免费送。“葛隆村群众非常好的,自己获得了蔬菜、丝瓜,总铭记往大家那边捎一份。”

住在里边的老年人病了该怎么办?浦逸敏说,假如得的是病重,大伙儿便会通告老年人的亲属收到医院门诊去;如果是慢性疾病,大伙儿就一起照料,有的帮助灌药,有的帮助洗床单。

葛隆村群众姚培芬便是住在里边的20好几个老年人之一。她追忆道:“儿女都会忙工作中,因为我不愿不便她们回家照料,了解这一互帮互助养老院之后,我也住进去,每日和老小伙伴们在一起说说话、做做糕点,日子过得很开心。”

住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老年人薛寇章也曾住在132号楼里。陈季芬说,薛寇章的大儿子是个大孝子,每一年到外冈去看看她好几回,每一次都是会带木耳、干香菇等食物。“之后,薛寇章在葛隆村132号楼过世,她大儿子還是每一年来这儿好几回,带礼物来探望大家,使我们很打动。”

那样一个爱心公益味儿深厚的养老服务机构,也获得了许多 捐助。“大家沒有液化气、沒有液化石油气,是烧厨房灶台的,葛隆村群众们建房子锯下来的木材,她们会让我们送过来;农村割稻谷了,群众们会把稻谷秸杆送到当柴火烤。”陈季芬还记得,2015年时,屋里要搞室内装修,嘉定一个做窗帘交易的老总朱荣盛自己掏钱取出万余元,帮132号楼重装了窗子。“那时大家收到过的每笔额度最大的社会捐赠。”

依靠热情大家的协助,住在132号楼里的老大家拥有健身器械,有报刊能看,也有电视、摄录机,定居标准不稍逊于别的养老院。

很多年来,根据“互帮互助养老服务”的方式,住在132号楼的老大家在一起日常生活、互相帮助,方便快捷的养老方式遭受了大伙儿的热烈欢迎。但是,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准的全方位提高,很多老年人慢慢刚开始挑选请护工居家养老或者进到靠谱养老院,搬入132号楼的老年人逐渐降低。此外,“慈舟养老院”的几个筹备人年纪扩大,照顾别的老年人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2015年,“慈舟养老院”宣布“退居二线”,没多久,浦逸敏就住进了嘉定双善养老院。

“我去了进双善养老院了,别的老年人有的被儿女接回去了,有的家中请护工了。住的人越来越低,餐费、水电气资金紧张,之后就闭店了。”浦逸敏说。

老大家不了在132号楼之后,这幢楼要怎么处理?浦逸敏说,她毫无疑问不可以据为己有,由于那时候掏钱的有很多人,并并不是她一人选购;假如要归个人财产得话,该给谁?给谁都不适合。“思来想去,仅有赠送给团体,赠送给国家政府。”

近期,获知葛隆村已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建设,浦逸敏找到当初筹集资金的老小伙伴们商议了一番,最后决策捐楼给村内。近日,葛隆村党支部书记陈学锋意味着葛隆村宣布接纳了老大家的房子捐助,村内归还老大家出示了一份捐赠证书。

日前,新闻记者在葛隆村看到了这幢具备传奇色彩的132号楼。这幢楼就在村民委员会旁边,墙体被喷成了白,房子总体情况非常好。“我向老大家服务承诺,在中后期的基本建设中,将把这幢填满留念实际意义的房子更新改造成为人民服务、党群服务项目、为老服务项目的公共文化服务场地,让它再次为村内的老大家发光发热。”陈学锋说。

上海高档养老院
最新价格优惠查询

为您匹配上海1000家养老机构